為進一步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提高公民對紅十字事業(yè)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形成共同弘揚人道精神、傳遞博愛情懷的良好氛圍,,構建和諧社會,,學校近期持續(xù)開展“紅十字博愛周”校內(nèi)外系列活動。
來自校紅十字會的志愿者們走進班級,,以飽滿的熱情和生動的語言,,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紅十字會的起源、發(fā)展歷程以及其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人道救援行動,。通過真實案例的分享,師生們深刻感受到紅十字精神以及紅十字會在災難救援,、醫(yī)療救助,、社區(qū)服務等領域的積極作用。
5月8日,,校紅十字會在學校食堂前廣場舉辦了急救知識科普活動?,F(xiàn)場準備了各種急救物品,包括急救包,、繃帶,、防毒面具,、止血帶等,黨委委員,、副校長吳惠珍親臨現(xiàn)場指導,。她指出,急救技能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特別是在校園這樣一個人員密集,、容易發(fā)生意外的場所,掌握了急救物品的正確使用方法,,這對于提高自己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互救能力非常有幫助,,在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自救互救,,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在活動現(xiàn)場,通過實物展示和現(xiàn)場示范的方式,,志愿者向師生們介紹了各種急救物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讓大家對急救物品有了更加直觀、深入的了解,。


在校紅十字培訓基地,,培訓教師為物業(yè)工作人員講解了基本的急救知識,包括心肺復蘇,、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應急救護技能,并詳細介紹了常見的意外傷害類型及相應處理方法,。參訓人員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積累了實用的急救知識,。學員親自動手操作急救設備和器材,,學習正確使用急救包、AED等器械,,提高了實戰(zhàn)應用能力,。此次培訓活動不僅為物業(yè)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次系統(tǒng)的急救知識培訓,更為校園和社區(qū)安全建設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動力,。

在滁州高鐵站站前廣場,,志愿者身著整齊的志愿者服裝,面帶微笑,,向過往的旅客發(fā)放應急救護宣傳資料,,并耐心地向他們講解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教師現(xiàn)場演示了心肺復蘇,、止血包扎等實用技能,。旅客紛紛駐足,,踴躍參與,專心致志地聆聽志愿者的講解,,認真學習急救知識,。旅客張女士滿懷感慨地說:“此次來滁旅行,我收獲頗豐,。在高鐵站偶遇了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的師生志愿者,,本次急救志愿服務活動,我不僅學到了實用的急救知識,,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的專業(yè)與熱情,。

此外,志愿者深入社區(qū),、養(yǎng)老院等地,,開展陪伴、清潔,、慰問等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博愛情懷,傳遞溫暖關懷,。
2023年,,我校成功獲批為全國第二批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并同時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普及項目的立項支持,。這不僅是對學校長期以來在紅十字應急救護普及和宣傳工作上不懈努力的肯定,,也標志著學校在安全教育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績。作為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學校,,我校在紅十字應急救護的普及和宣傳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安徽省和滁州市紅十字會的指導下,我校成功建立了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站,,包括文化宣傳區(qū),、沉浸式災難體驗區(qū)、環(huán)境模擬展示區(qū)和理論培訓區(qū),,是學習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基地,。學校建立起一支由36名專業(yè)教師組成的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資團隊。同時,,學校還將應急救護課程納入全校教學計劃,,實現(xiàn)了全校覆蓋。通過理論授課,、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急救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據(jù)悉,學校已累計開展了應急救護培訓150場,,成功培訓了3077名紅十字急救員,,培訓受益人數(shù)更是達10000人次。接下來,,將繼續(xù)深化紅十字應急救護的普及和宣傳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程體系,,提高培訓質(zhì)量,,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學校也將不斷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推動紅十字應急救護普及工作再上新臺階,。(圖/文:王艷,,初審:金虹,復審:王旭,,終審:劉亮)